让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战歌因你们更嘹亮更高亢 ——关于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我从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以老同志、师长的身份与第九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预录取学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时值隆冬,外面的天气尽管寒冷,但一见到大家,就感到格外温暖。大家的热情和青春气息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我。由此,也引发了我对领军人才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念兹在兹常牵心”—情深 第九批领军准备招录之时,我还在岗位上。设计培训计划时我就对教育中心负责同志讲,我要来看看同学们,给大家鼓鼓劲。但因工作忙和疫情等原因,一拖再拖,一“错”再“错”,没来得成,颇感遗憾。但当时的允诺我没有忘,退了岗也仍然牵挂着!所以就专程前往。座谈交流中,有一位同志在发言中讲到“一把手”的三件事:一是总在思考比较选择权衡,二是每时每刻总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三是时时放心不下。我虽不再是“一把手”了,但作为看着同学们成长进步的老同志,仍然放心不下!仍然牵挂着!这不仅是因为我对领军人才培养倾注过较多心血,而且是由于这些同学是中国税收现代化的未来。不仅是这一期,而且还包括所有领军人才和立志成为领军人才的同志们,我相信新时代税收现代化的战歌会因领军人才而更嘹亮、更高亢。 二、“百战归来再读书”—极好 交流中,几位同志都谈到了“百战归来再读书”的体会。有同志说自己上领军人才班一直有一种兴奋感,不时就会有小激动,体会至深并表达通透。在人生爬坡过坎的时节,能够关起门来,用四年的时间,和一群优秀的人一起同学、同聊、同探、同研、同哭、同笑,实在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情。我听说第九批预录取学员中所有系统外的教授这两个月都坚持在这里学习,我为他们点个大赞。 (一)百战归来为何读书 从个人成长的过程而言,40岁左右是一个分岔口。有一些同志取得了同龄人中值得骄傲的成绩,仍不满足,想继续打拼,可又苦于知识不足,能帮助和指点自己的人难以找到;有一些同志虽然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自觉压力太大,自己思想上又想歇一歇,把希望放在随着职务职级自然而然往前走上了,不想再打拼了。面对分岔口,如何才能选对路。从单位来讲,需要提供平台、需要树立榜样、需要作出一定的组织和制度安排,有意识培养一批人才来干大事业。从个人来讲,则需要一个机会、需要一种方式和氛围,让自己的人生因压力和动力结合、得自助和他助相成而更丰富、更精彩,更充满力量和智慧,更展现诗和远方,更加无怨无悔。我衷心期盼全体税务领军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担起更大责任,得到系统上下、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这里,我顺便谈谈领军人才工作的“三个痛点”。一是年龄要不要限制。领军选拔报名限定45岁,是考虑到年龄大了,承载的学习压力太大不好,也与培养潜力和后备军的目标不大协调。二是级别要不要限制。高级人才培训要有一定级别是不言而喻的事情。现在基点是副处及以上干部,特别优秀的,也能破格。其他更年轻的干部可以报青年才俊,各有各的培养模式和成才渠道。三是淘汰制度。我很重视这个问题,也很纠结,但还是坚持要有这个机制。这体现制度的力量,有淘汰机制在,大家就会持续有压力,就学得会更好。如果没有这个机制,就不利于更好打造百万铁军中的精英群体。当年第一批会计领军人才开班第一天就除名了2个人,所以,才有现在响当当的品牌效应。我们税务领军人才十年来共淘汰了50多人,第七批、第八批预录取淘汰了19人,就是要树建品牌效应。我认为,淘汰下来的,只要不是违纪违法,努力了付出了,因为家庭原因、个人身体原因等,没有登顶,没有拿到结业证书,仍然是值得尊重的;如果再考上则更好啦。我的理念是,即使是淘汰下来的,也是硬邦邦的,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领军人才班办成功了! (二)百战归来如何读书 百战归来,一般来讲,因为大家已经历了一轮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体验一轮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对人、对事、对理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高度,更加立体。近期,为了总结“金税四期”建设和这几年的税收工作,我读了、听了很多书,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大国博弈400年》等,很受教益和启迪,得出了许多书本上没有、自己原本也想不出的理念及认知,这就是实践和读书结合后再创新的过程。具体来讲,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再认识: 第一个再认识:什么是我和大家的实践呢?这几年,我们税务系统从合作、合并、到合成,结结实实打造了一个统一高效的实体税务系统。但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实体税务系统是根据行政关系设立的,受行政关系的制约,要打破条条、块块、层级的限制,进行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统一的工作会有这样的困难、那样的障碍,迫切需要利用现代技术在网上、云端建立超越时空的数字税务系统。这实际上也是建设智慧税务的必由之路。于是,我们探索并践行了这么一个公式: 统一高效的实体税务系统+网上、云端的数字税务系统=中国智慧税务系统 第二个再认识:什么是我和大家的读书呢?就是要把书中的理论,指导用于或借用于总结你已有的实践,使之提升、拓展、深化、集成,进而形成自己的创新理论。我们在构建一个实体的税务系统之外,又打造了一个虚拟的税务系统。这是一个自由行走在大地、天上云间的,可以握“数”成团、撒“数”成兵的中国数字税务系统。这个数字税务系统,从“金一”走到“金二”,再到“金三”,现在到了“金四”。为什么需要这么几个阶梯呢?因为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管理是不断提效的。“金一”是“点”,从几何原理上看,“点”没有“部分”的概念,局限性很大,只能解决增值税发票本身的验证问题;“金二”是“线”,线的概念是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因此,它解决的是增值税发票上下游的验证问题;“金三”是“面”,具有了“部分”的概念,把所有的税、费,和部分党政管理事务纳入其中,但是“面”没有厚度;现在“金四”是个“立体”的体系,有高度、有厚度、有宽度,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字化应用生态系统。这种理解和概括,光有实践而不去读书也是总结不出来的。 第三个再认识:什么是我和大家的创新呢?如同余秋雨先生讲中国文化史,要从核心价值讲起。“金一”“金二”是为“票”而建,“金三”是为“税”和“费”而建,“金四”是为“人”而建。这个“人”包括了纳税人、缴费人等所有涉税费的人,也包括了管理人、税务人或行政决策人。也就是说,“金四”的底层逻辑和核心价值是建立在为“人”基础之上的,追求的是服务至上。我们的系统与别人的系统一联通,就能够为别人提供服务,就能够为领导决策服务,就能够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服务。我们的税收大数据能够分析到1382个小行业,能服务到9200万纳税人缴费人,我们可以瞬间从总局发指令、发信息服务到每一户企业。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参加人员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征管3.0的智囊团队、设计中心主任和他的高级顾问。我请他们参观了“金四”,他们一致感到很震撼。目前,OECD的信息系统还只是“为税”,没有想到“为人”。我们推出的智慧税务理论创新,既有方法的重大突破,又有大爱的核心价值,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已实现从“无为”到“有为”、从“为己”到“为人”的提升。这是中国税收治理智慧的体现。 近期,同志们邀请我审定12卷本600万字的《中国税收史》中的几册。这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宣部给予了大力支持,钱冠林同志牵头,历时八九年编撰而成,我看后很受启发。汪康同志在税务学会时,带领大家研究编写《税收学》,第一次将税收学从财政学中分离出来。道树同志带领宣传中心、办公厅等有关司局和税务干部学院等单位,正在推进数字税收博物馆建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点解决知道涉税文物在哪里,再进行适当的分类、梳理,以及抢救性的收集,然后再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以上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税收史,研究新中国税收发展史。我们在建设“金四”的同时,立新同志、天舒同志一直带领大家在研究“金四”学,主要依托复旦大学,税务干部学院也参与了。通过总结以上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实践了前面讲到的公式,形成了以下一个新的公式: 统一高效的实体税务系统+网上、云端超越时空的电子税务局=中国智慧税务体系×中国税收理论体系=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税收文化 我认为这个新公式是立得住的。马克思《资本论》认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要素是商品。我们的增值税发票就是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凭据,能够实时掌握所交易商品的规格、型号、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价值几何。这些最贴近微观主体且具有最细颗粒度的数据,就像原子、分子、基因一样,构成了我们研究和分析经济运行的最基本信息,由此也决定了税收大数据分析的结论是可靠的。不仅如此,我们在智慧税务中构建了中国税务算法、中国税务密钥,已经并将更大程度上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力。 “实践、读书、创新”永无止境。我现在有时想再去北大听听课,系统性地重温《资本论》以及凯恩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著作。这是为何呢?主要是认为凯恩斯、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研究建立在抽样统计和数学模型之上,也就是对一个假设进行验证,如果认为验证结果是正确的,那么理论就是正确的,用此理论加以推断的结果,也应该是正确的。从实践来看,这种研究范式是有局限性的,往往理论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解释现实。我们所拥有的税收大数据是全样本、全要素的,深入到了经济活动的基因层面,而且我们有特殊的算法和强大的算力,可以推演出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研究如何据此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学呢? 上述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想表达三点:一是悟道不容易,可能有顿悟,但顿悟是通过无数个渐悟才能悟到的,是持续不断修炼而成的。二是即使有了顿悟,要转化为实践成果,取得更大的成效,也非一人和一日可以做到的。希望同学们和我一起努力去做。三是读书不仅有无数实用效果,假如还能够把多本书中的哲理同当前的工作与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提升上去,那才是真正的读书升华、实践升华、精神升华,那才是真正无比愉悦的。 很多人说我的批示写得不错。其实我的很多批示是将别人书里最精彩意境、最优美文字,特别是将其韵味紧密和自然地与我们的税收工作相联系后改造而成的。所以必须学习、不断地学习;必须感悟、不断地感悟;必须结合、不断地结合;必须提升、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去提升。我刚才列举的公式是集从事税务实践11年之功,甚至是我从参加工作以来40多年之功,才和同志们一起提炼出来的。 (三)百战归来何读好书 一是要读经典悟新知。读好书就是指要读经典著作,而且要细品慢咽,反复阅研。把读、悟、论结合起来。千万不要把工夫花在浅阅读和读网络文字上。今天之读书与学生时代读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时代大多数是死记硬背,而现在是明确要将过去的工作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再把理论应用于新的生活、新的工作。要带着目标找好书,读好书。最好能创造性提出新见解,形成知识的“新质”,创造新认知与老事情及旧认知之间的“通”“合”“升”。 二是要格外注意同行不同岗的同学间交流。每位同学都是一本好书。有同志提到,过去是与一省、一地的税务干部交流,甚至只是跟所在分局的同志们交流。而现在,大家能够跟全国税务系统的优秀干部在一起交流,还能跟不同批次的学长学兄交流,跟不同岗位的同学交流,机会有多难得啊!比如,自己遇到一个问题,可以问问担任纪检组长的同学怎么看的,担任党委书记兼局长的同学又是如何判断的,其他岗位的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认识,这样的收获会有多大啊!同学们在交流中都要真心聊、交真心,在单位里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啊!这里我还想讲一讲领军学员班的班风与学风问题。要形成风清气正、冰清玉洁的作风。特别是学校、带班老师、同学之间,不要你送我一点随手礼,我送你一点还情礼。千万不要花心思在送东西上面,千万不要扎堆堆,更不允许形成小帮派。同学间的关系、同学与老师及管理员的关系,越简单越好,一公万事简、一简万事公。把时间用到学习交流上,用到把术上升到道上,再把道运用于未来的术上。 三是多与税务系统外学员交流。我们选拔一定比例的系统外学员,是算了大账的,它能把系统外学员的学识、理念、经验以及特殊视角和价值观与系统内干部的实践相碰撞、相结合,使领军人才的思维立体化。有人讲,搞社会科学的人,40岁以前很难出大成就,就是因为面不够广、道不够深、天理国法人情不够通透。40岁以后,经历的多了、见识的多了、交流的多了、借鉴的多了,贯通了并独树一帜,就有了成为大家的基础。有些事情我们觉得是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但系统外的同学并不一定会这样认为,甚至会认为是不对的。只有交流以后相互吸纳,各自有针对性改进,才能够更好地共同提升。 三、“莫图回报才是真”—情操 一位领军人才的自我成长,需要经历三重境界。追逐梦想,进了领军班学习是成长的起点,它激发热情,引领前进的方向。自我超越,今后的学习中工作和工作中学习是成长的过程,它激励挑战,突破自我的极限。回馈他人,毕业了、提职了、干更大的事情了、带出一批批人才是成长的归宿,它赋予力量,展示博爱的胸怀。 就第三境界来说,领军人才还要有两种心理准备,可能一路顺风顺水,也可能少不了曲折坎坷;可能有意外之喜,也可能有委屈之处。要清醒认识到,“领军人才”这个光环不仅意味着荣耀、骄傲,更意味着责任、付出,不仅易于成功,而且易于失败。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也就是说:成功了,继续拼搏;跌倒了,爬起来土都不掸继续前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倾心倾情去付出,千万别精于算计,更不要简单地去谋求回报。有的时候,人们所认为的回报,不一定是真的回报。我是学会计的,若干年前我讲会计哲学时讲过一段话,大意就是:今天你所有的付出、努力、奉献,不一定能随即换回资产,更不一定能立马获得“盈利”,但都会形成你的“所有者权益”;而你所有的懈怠、耍滑、虚以应对,资产可能不会立马减少,盈利也可能还会保持,但都会形成你的“负债”。选择回馈,帮助他人共同成长,这样的成功才更有价值。第三境界是领军的“真谛”和要义。每一次热情握手,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每一次无私回馈,都是一次精神的升华。只有当我们把目光从自我转向他人,带出或帮出一批批更加年轻和更加优秀的青年才俊时,才能真正体会领军班的意义与自己升华后的人生价值。希望大家退休之时,都能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是觉得无愧的,是认为值得的,是能够在儿孙面前骄傲的。 我期盼并相信,所有税务领军人才都能够用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业绩,让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战歌因你们而更嘹亮、更高亢。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特稿。 作者简介:王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会长。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无锡公司注册无锡格瑞会计事务有限公司 » 关于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_税 屋——无锡注册公司